1.国内主要同轴电缆企业产业水平
射频同轴电缆作为神经系统,在众多应用行业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近年,我国射频同轴电缆产值比重已跃升到整个光电线缆行业产值30%以上,进入该领域的厂家有上百家,成为国内重要的制造“小行业”。目前我国射频同轴电缆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品种规格齐全,RF电缆、细微同轴电缆及半柔电缆等大量出口,整体制造技术己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仍有差距。
2.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国内产品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在管理水平、工艺水平、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高端产品稳定性与批次性能一致性方面。并且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国外产品结构规格的跟随或模仿。首先是产能过剩,生产设备平均利用率只有30%~50%,远低于发达国家设备利用率的70%以上。其次是企业同质化严重,产品、设备、工艺、质量、市场模式等基本雷同,无差异化竞争态势。第三是企业散而不大,专业性不强。
由于现代通信与无线电技术的高速发展,电缆使用频率增高,系统对电缆性能技术要求提高,并对电缆的稳定性与生产批次性能的一致性提出了新要求,形成对射频电缆制造技术的新挑战。国内部分产品,如稳相电缆等产品性能与国外公司产品尚存在较大差距,而且整个行业依据市场需求进行自主创新生产研发不够。其中部分产品如RF电缆产能过剩,价格竞争造成产品利润下降,从而节资降本就成为企业主要生存手段和技术攻关的目标而凌驾于专业战略之上。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设计出自己独有的高性能射频同轴电缆,是行业的奋斗目标。
3.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受惠于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及相关政策支持,未来我国移动通信、微波通信、通信终端、军用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将快速发展,对射频同轴电缆的需求亦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时,随着下游行业对信号传输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半柔、低损、微细、稳相等高端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更为明显。
军工航天领域,进口替代,爆发式增长可期。高端射频同轴电缆主要是指稳相射频同轴电缆,专用于相控阵雷达与相关设备的连接;高端测试仪器仪表、卫星、军舰、雷达、战机、预警飞机和电子对抗设备等专用同轴电缆;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单板机以及医疗设备连接引线用同轴电缆;数据中心、云端设备用连接线缆;耐环境、绿色环保型射频同轴电缆以及漏泄同轴电缆等,均可视为高端产品。
我国同轴通信电缆专业内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随着线缆产业的发展及市场的成熟,企业逐步整合、兼并和能力提高,具有品牌及技术优势的企业市场占有率逐步上升,产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价格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许多企业是通过模仿、学习标杆企业而发展起来的,不仅在产品品种、技术上存在大量的模仿性,同时在经营手段、管理方法、发展策略上亦有很强的趋同性,市场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价格竞争带来的直接恶果就是产品质量的堪忧,企业难以为继及诚信度缺失,故运营商也正逐步地改良各种集采模式。
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线缆产业的不断发展,竞争已开始由目前的价格竞争逐步向品牌竞争和技术竞争转变,同轴电缆领域也不例外。
4.发展思路及目标
同轴电缆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六个转变:由产量最大向质量最好转变;由消化吸收向自主开发转变;由单一供货向技术服务转变;由传统生产向智能生产转变;由追逐市场向引导市场转变;由简单重复向个性化转变。
射频同轴电缆除传统的通信、广播电视、军事电子等产业外,在物联网、医疗电子及家庭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异军突起,给射频电缆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和更广阔的市场。
同轴电缆产品技术发展遵循以下方向:
1)高频化:无线通信的高速发展导致无线频谱日益紧张和拥挤,同时系统带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各种应用向高频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例如:目前110GHz的毫米波电缆已有应用。
2)小型化:消费类电子产品、医疗器械、汽车电子、微波技术系统的变化,迫使与之配套的射频电缆也必须小型化。
3)高稳定高可靠:各种不同的应用环境如高温、高湿、盐雾、辐射等对电缆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4)低交调高屏蔽性:拥挤的频谱和越来越复杂的电磁环境使来自于射频电缆内部和外部的干扰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五光纤预制棒
1.预制棒产业规模
随着国内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市场光纤需求快速上升,但受制于上游预制棒核心技术的瓶颈,预制棒投资少,产能低于光纤生产所需,导致光纤价格上涨。但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光纤光缆制造国和消费国,国内厂商通过合资或自主发展,光纤预制棒产能规模不断扩大,不断取得突破性技术发展。2019年,我国光纤预制棒产能已经超过19000吨。预计2020年与2019年基本持平。
经过国内预制棒企业的快速扩张,全球预制棒供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预制棒供应2017年已达到全球的一半以上,约达51%,美国减少至20%,日本约为16%,其他国家预制棒供应13%。
国内预制棒供应已出现供大于求现象,预制棒的售价也随之进入下行通道。
2.光纤预制棒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光纤预制棒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相对单一
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国内光纤、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迅速,但大部分光棒企业只生产单一产品G.652预制棒,为数不多的企业可以生产多模预制棒和G.655、G.654、G.657预制棒以及保偏预制棒等特种产品,国内光棒企业研发能力总体不足。
即使在常规G.652预制棒领域,国内企业在工艺水平、设备能力、预制棒尺寸等主要方面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制造成本方面的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特种光棒领域差距更大。
(2)高端设备、仪表制造能力偏低
在设备方面,虽然光纤制造、光缆制造两大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制造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是拉丝塔、高速收线机、高速筛选机等核心设备的部分部件及元器件仍需进口。预制棒核心生产设备的蒸发系统等基本依靠进口。
(3)光纤及预制棒产业核心知识产权相对缺乏
“十二五”期间,中国拥有的光纤预制棒及相关技术专利数量约占全世界该类专利总数的7.33%,而日本、美国的相应数据分别是52.62%和20.55%。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总体技术实力方面与日本、美国的差距。在技术实力相差较为悬殊的情况下,一旦国外企业发动知识产权攻势,或引发专利纠纷,中国企业的抗击能力相对薄弱。在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的光纤光缆产业要走出国门,也必须要有在外国申请的专利支持。
3.光纤预制棒产业领域发展建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常规光纤预制棒技术、产能得到了长足进步,但在生产效率、成本等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为明显差距。
(1)大力发展VAD+OVD工艺路线
目前预制棒主流制造工艺为VAD+RIC和VAD+OVD工艺。虽然国内几家主流预制棒生产厂家均已经具有VAD+OVD工艺生产能力,但与国际上同类先进技术采用VAD+OVD工艺的预制棒厂家,如信越、烽仓等比较,在产品合格率、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2)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制备工艺
开发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制备工艺,可以减少多根预制棒的头尾损耗,减少工艺运输和安装等非必要的工时,增加连续生产时间,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已经成为降低光纤预制棒及光纤成本的主攻方向。
目前日本信越使用VAD+OVD技术生产的预制棒外径达到200mm,单根预制棒拉纤长度超过4000km,国内水平则分别只为150mm和3000km。
(3)高沉积效率、低成本的特种预制棒
“十三五”期间,国内预制棒厂商均朝着芯棒沉积速率24g/min以上、OVD包层沉积速率200g/min、SiCl4等原料利用率80%方向努力,以持续降低制造成本。
特种光纤预制棒方面,由于国内光纤预制棒技术的相对滞后,国内高端光纤产品市场,如超低损耗光纤、高端多模光纤、海底光缆用光纤、有源及无源器件用特种光纤、激光器用特种光纤、传感用特种光纤等产品仍需依赖进口。市场期待预制棒企业加强在预制棒设备、技术工艺上的创新,积极研制开发满足未来光通信需求的各类特种预制棒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