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谷 - ICITU

标题: 通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打印本页]

作者: vdianwang    时间: 2021-9-25 21:28
标题: 通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 下载次数: 103)

摘要:固定资产管理是网络维护的重点与难点。资源数据在设计规划、工程建设、资源维护等阶段的混乱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从广西电子政务外网通信资源管理的特点和问题出发,对资源全生命周期模型、管理方式和数据质量管理进行设计和实现。通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嵌入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能规范工作流程、把控数据质量、保证数据统一、提升运维水平,从而改变传统资源管理方式,实现以“资源准确率”和“资源运营效益”为重点的立体化资源运营管理。

(, 下载次数: 110)
正文内容:
0 引言
通信资源是通信网络构建的基础设施,是信息数据交互的基础支撑设备。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外网的发展,网络规模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也日益增加[1]。为提高对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通信资源的作用,必须加强对通信资源生命周期的管理。
当前,对外线通信资源的管理主要采用传统GIS思路,只对设备位置、类别、用途等进行管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过程管理。一个完整的过程管理应该包括规划、设计、工程、竣工验收、维护管理、退网等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各阶段的工作都是被独立执行,没有实现流程规范化、数据标准化、数据统一化的管理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不影响现有光纤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使用的情况下,以现有构架为基础,搭建了一个通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外线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支撑规划、设计、建设、维护、评估过程中的流程管理,可优化流程、辅助决策、监督工程质量,规范外线资源的维护流程,提高管线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本文以广西电子政务外网的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为例,简述实现思想与过程。

1 通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构建
广西电子政务外网通信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资源管理包括规划、设计、建设、维护、评估五个阶段。网络资源状态管理由零散的资源状态向完整的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
(, 下载次数: 105)
规划阶段。由规划部门发起规划单,在规划单内添加任务,并对任务进行通信资源规划,完成后提交至计划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流转至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对网络规划阶段的方案、资料、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是后续网络的发展和建设参考和决策的依据。它提供相应的人员管理维护规划目的、规划内容以及基于GIS的规划资源录入能力。
设计阶段。由计划部对规划单里的任务进行拆分、筛选后建立工程,并提交审核;工程批复后,触发此工程工单流转至指派设计阶段,由工程部接收工单并对工单内的任务进行指派设计;最后,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会审,会审通过的工单由工程部进行施工指派。设计阶段是基于规划方案对某一周期某一行政区划内的通信资源制定建设计划,是规划的具体化和深化。具体化是在总体规划目标(管道长度、光缆长度、纤芯数量、接入单位数量、配备设备设施、投资额度等)下,借助GIS、人工智能编制阶段性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分阶段分区域建设或提供的通信资源数量、容量、质量以及所需投资。深化是指在GIS展示、可动态调整、与工程管理打通等方面,实现逻辑资源实例化。一方面支持用户对规划设计阶段的管理和决策依据,一方面为后续工程管理奠定基础和支撑。
工建阶段。工程部将工单指派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进行线下施工和线上录入施工数据,资源管理部门对数据审核。审核通过后,工程部将工单派给代维部门。代维部门核实线下和线上数据是否一致性,验收通过后流程提交至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确认并归档。工建阶段是结合规划,设计阶段的内容和资料,管理工程建设的基本信息和工程信息与工程资源的关联关系。管理工程验收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同时支持查看工程关联的设计和规划资料等,方便了解工程在建设全程中发生的事件等,支持管理和维护工程管理相关的资源,支撑工程验收的决策工作。
维护阶段。工程部将维护工单派发给代维公司和资源管理部门,代维公司根据维护需求对资源进行维护和线上数据录入,资源管理部门对数据统一性进行核实。维护阶段结合资产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对日常维护的资源进行管理和展现,支持日常的故障处理,如日常设备更换等资源的变更维护管理。对于日常维护中所产生的小规模工程建设带来的资源变更,支持对这些变更资源的维护管理。
评估阶段。提供基于地图GIS的设计方案、工程与交维后的评估分析。系统根据GIS对比相关的资源设计偏差和差异提供评估,包括报告中的指标如资源量偏差、资源信息偏差(资源基本属性信息的差异)、资源地理信息偏差(资源经纬度定位的偏差)、方案总偏差等指标(建设工程长度偏差分析),以便于用户后评估方案和实际项目情况,报哪个人综合评估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管理、设备维护管理和设备资产管理等[2]。

2 应用层的设计与实现
2.1 平台应用层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
(1)统一数据流入口。通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数据流为单入口模式。新增的数据只能从工程管理系统进入其他管理子系统,从而保证数据的唯一性、一致性和关联性[3]。工程管理系统有三种类别的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维护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工程→设计工程→维护工程。工程可根据规划任务书,把管线设施和地理信息结合起来,借助GIS辅助功能将规划资源数据通在地图上标注,系统自动生产规划方案,预算、资源信息等数据。设计工程中,可以修改和补充规划方案,然后系统自动同步更新变动的信息内容。设计完毕后,设计方案将跳转到项目管理子系统,进行项目申请、施工、竣工等流程。在项目管理子系统中,竣工投入使用的工程,需要把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的设备信息同步到管线端的维护工程和资产管理系统,然后资产管理对设备信息进行存档备案。在维护阶段,工程管理将通过业务流程对资产的状态进行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之间的数据流如图2所示。
(, 下载次数: 106)
(2)规划阶段数据管理。平台将资源规划阶段数据和资源在网数据进行分离。规划阶段数据在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能编辑,其他阶段不能编辑。平台能根据规划的详细信息和涉及的内容,定位到GIS上查看相应的规划、方案、图纸,从而与已竣工的项目进行比较,查看规划与竣工资料的差别。
(3)工程阶段数据管理。工程阶段数据是在工程竣工后根据竣工资料录入的数据,与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数据无关联。工程验收前,施工队需将竣工图纸、现场照片、项目介绍等工程相关资料上传至平台,作为工程项目资源数据验收的参考依据之一。
(4)在网维护阶段数据的管理。在网资源数据来源于工程阶段数据。工程建设层的数据经过验收后,进入至现网维护层。通过维护作业管理、维护资源管理、外线资源割接3种维护方式,对在网资源进行管理和展现。支持故障处理、设备更换等资源的变更维护管理;支持小规模工程建设带来的资源变更;支持对这些变更资源的维护管理。在外线工作的人员,能通过移动终端系统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及上传,能对故障抢修情况和现场图片进行记录并上传,能对设备属性数据进行修改并保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警和及时处置。对设备维护过程进行管理,便于从不同角度分析设备所发生的缺陷,从而为设备的计划检修提供决策和参考[4]。
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可知,项目管理子系统是整个系统数据分析和使用的核心部分。管线管理子系统既为整个系统的数据操作提供需求,也是整个系统数据维护、更新、分析的依据和来源。资产管理子系统以价值体现整个系统的应用,资源管理子系统为工程建设提供设备保证,代维管理子系统、移动终端子系统对维护工程系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6个子系统形成一个高效、规范工作流程,从而对资源生命周期进行精细化管理。
(, 下载次数: 114)
2.2 数据过程质量把控
“数据质量4步法体系”,即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自动化处理和数据质量指标模型,对数据质量一致性、准确性实现切实管控,为全生命周期管理顺利实施、提高科学决策分析水平提供保证。
(1)组织架构。编写《数据管理制度》《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数据录入管理办法》《数据服务管理办法》,明确组织架构,细化职能分工、工作流程、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资源应用业务流程建设、资源数据动态管理、系统建设维护等重点工作项的分析和分解,梳理落实资源管理维护具体工作岗位职责。
(2)工作流程。按照“围绕资源为中心,以体现资源数据价值、保障资源数据准确性”的资源流程建设原则,对资源状态、流程进行记录。数据状态流程图,如图4所示。
(, 下载次数: 109)
(3)自动化处理。通过构建自动化的采集、清洗、比对核查等功能,减轻人工维护资源数据的工作量,并有效提高资源数据准确性。资源动态核查手段主要有两种形式:(1)现网核查比对是资源数据准确性保障和查漏补缺的主要手段,包括自动采集、自动比对、自动派单和人工判断确认;(2)流程可定制比对任务(定时或周期性),可定制核查范围,各专业资源管理员可主动发起对指定资源的核查。
(4)数据质量指标模型。使用数据资产的数据质量监测技术和数据资产评估技术进行量化数据质量指标模型[5]。数据资产的数据质量监测技术从整体角度对网络数据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动静结合的描述,即构建全景视图,包括数据资源的产生、加工、流转与使用关系。以回溯为手段,形成树状的数据溯源视图,实现数据的形成过程可控。根据数据资产溯源图,从数据资产产生、加工、应用全过程节点,发现业务系统运维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推动业务系统运维管理水平的提升。

3 结 语
平台上线以来取得了较好成效,提高了广西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对通信资源数据管理的质量,优化了资源生命管理周期工作流程,避免了重复规划带来的资源浪费,强力支撑着运维管理工作。






欢迎光临 信息谷 - ICITU (https://ici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