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谷 - ICITU
标题: 智慧医疗及医疗物联网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vyiliao 时间: 2020-2-28 09:10
标题: 智慧医疗及医疗物联网应用
摘 要:
物联网技术以其终端可移动性、接入灵活方便、状态信息采集自动化等特点在医疗机构的应用中彻底打破了固定组网方式和各科室信息管理系统比较独立的局限性,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协调相关部门有序工作,有效提高医疗机构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实现对人、物、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人、设备、物资管理可视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医疗安全、临床效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引言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能够被定义为基于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网络。
在物联网内,物理和虚拟的“物件”具有标识、属性、拟人化、使用智能接口并且无缝接入到信息网络中等特点。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正处于从临床业务信息化走向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民群众关注自身健康的需要,推动了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拥有巨大潜力,能够帮助**实现对医疗对象(如病人、医生、护士、设备、物资、药品等)的智能化感知和处置,支持**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决策等,实现医疗对象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流程闭环化、医疗决策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2
医疗物联网在国内外的发展(1)国外医疗物联网发展现状自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首次提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系统,即物联网的概念,至今已有10年时间,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很少,世界各国尚未就物联网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
2008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世界各国开始规划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并开始将物联网作为新的发展战略,如欧盟信息业与商业人士在布鲁塞尔对物联网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确立优势的关键战略。
2004 年 2 月,美国 FDA 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
通过立法,加强RFID技术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
日本已制定了EPC系统国家发展战略,包括进行EPC系统研究,建立EPC系统标准体系,制定相关国家标准,与ISO和EPCGlobal接轨,建立技术产业联盟和行业试点,并制定了日本物联网国家战略——u-Japan战略。
日本**的 u-Japan 计划着力发展 UbiquitousNetwork和相关产业,希望由此催生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在 2010 年实现“无所不在的日本”(UbiquitousJapan)。
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等问题。 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智慧服务。
2008年底,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的医疗”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都将有广泛的应用。
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对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以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于2011—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其中包括医疗项目。
(2)国内医疗物联网发展现状中国在“物联网”发展进程中起步较早,研发水平领先。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刘海涛表示: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中科院早在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数亿元。
目前,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国家。
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均被采纳。
2009年8月7日,原国家总理**在无锡调研时视察了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深入阐述了“感知中国”、 “智慧中国”的新理念,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并发表重要讲话。
按照温总理的指示,各相关领域迅速行动起来,加强了物联网的产业建设和投入。
面对物联网发展的浪潮,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研发优势也在加大相关合作研究与开发力度。
2009年9月4日,东南大学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中心和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无锡分园同时揭牌成立,旨在通过东大在无线通信和电子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与无锡的相关产业优势相结合,开发传感器网络技术中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
2009年9月10日,无锡市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设研究院,促进传感网技术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
2009年9月11日,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成立,它的成立必将促进传感网的标准制定和国内产业联盟的进一步形成,提升中国在传感网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
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
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
2009年4月6日,**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为了保证医改的成功,3年内各级**将投入8500亿元,加大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尤其是 RFID 技术的应用推广。
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
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
卫生部提出要加强IC卡和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等方面的应用,要进一步推进个人大容量智能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IC卡医疗信息标准、格式标准、容量标准,积极推进IC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实现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等。
3 医疗物联网核心理念医改的核心是实现全人全程
健康管理,医疗物联网是有效手段,是智慧医疗的重要支撑。智慧医疗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医疗对象的智能感知。
(2)医疗流程的标准化处置。
(3)通过互联互通技术实现医疗对象和医疗流程的融合,从而实现医疗对象、医疗流程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以达到提高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目标。
4 医疗物联网应用模式当前,大部分**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往往停留在业务科室和业务功能需求实现方面,没有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构建业务系统,也缺乏围绕**运营为主题的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只是解决了传统模式下手工操作计算机化。
随着业务的发展,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和病人的需求,而医疗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物联网技术以其终端可移动性、接入灵活方便、状态信息采集自动化等特点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彻底打破了固定组网方式和各科室信息管理系统比较独立的局限性,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协调相关部门有序工作,有效提高医疗机构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笔者认为,医疗物联网未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1 医疗服务应用模式(1)身份确认病人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病人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病人的过程。
病人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正确的病人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 特别是在急救环节,为了能对病人进行快速身份确认,完成入院登记并进行急救,医务部门迫切需要确定伤者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年龄、血型、亲属姓名、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等。
以往的人工登记既慢且错误率高,而且对于危重病人根本无法正常登记。
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很长时间都无法确认病人身份,难以和家属联系,造成治疗的延误。
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这些特点促进RFID技术在解决**就诊过程中患者身份识别的问题上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采用RFID医疗卡,只需短短的2min,平时就诊时,将信息印制在医疗卡上,由病人随身携带。
当该病人入院诊治时,**只需用二维条码扫描器扫描医疗卡上的标签信息,所有数据不到1s就进入计算机中,完成病人的入院登记和病历获取,因此为急救病人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由于RFID技术提供了一个可靠、高效、省钱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图1 医疗物联网核心理念示意图· · 21□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TECHNOLOGY No.8 NETWORK TECHNOLOGY因此**对急诊病人的抢救不会延误,更不会发生伤员错认而导致医疗事故。
(2)人员定位及监控在**,人员定位包括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定位和追踪,将腕式RFID标签佩戴于工作人员和病人手腕上,就可以对他们的位置进行持续的定位与追踪,同时也可以和门禁控制的功能相结合,确保只有经过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关键区域,如限制未经许可人员进入药房、儿科和其它高危区域等。
腕式标签还具有防拆卸功能,预防病人佩戴的标签被非法拆卸或破坏。
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标签上的紧急按钮进行呼叫。
在国内,除了少数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试点应用基于Wi-Fi定位技术的人员定位系统外,其他中小**尚未应用,随着新型医疗模式的出现,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无线定位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将具备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医疗物联网应用于**追踪资产、设备和病人,及时了解和掌握关键工作人员、资产和医疗设备的实时位置信息已成为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这能帮助医疗保健机构降低成本、改善工作流程和提高病人护理服务质量。 (3)就诊卡双向数据通信数字化
**管理就诊卡是智能卡在**的综合应用,它涵盖员工、病人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员信息管理、门/急诊管理、住院管理、消费/定餐管理、公寓管理等方面,既是持卡人信息管理的载体,也是**后勤服务的重要设施。
由于它和**的日常管理和生活息息相关,相比其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管理就诊卡”建设的成功,更能直接体现**优越的管理素质,更能让员工、病人、病人亲属和外来访客们感受到贴心的关怀。
2009年,随着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卫生部也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而这其中,对RFID技术应用的推进力度明显加大。
此外, 《卫生信息化2003—2010年发展纲要》中把IC卡应用和普及作为一项重点。
将RFID智能标签置于“医疗保健卡”的卡片上,标签可以记载救诊病人自身完整的救诊记录。
对每个医护人员将佩戴带有RFID卡片,一方面,该卡片可以用来识别医护人员的身份,防止未经许可的医护、工作人员和病人进出**。
监视、追踪未经许可进入高危区域的人员;另一方面,该卡片同时集成RFID阅读器的功能,通过内置天线可以与病人的就诊卡进行无线通信,任何医生或者其他医护人员都能够即时读取、存储关键的病历信息。
这样,可促使个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与精确的诊断。
(4)
移动医疗监护医疗监护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检测和监视,它能够实时、连续、长时间地监测病人的重要生命特征参数,并将这些生理参数传送给医生,医生根据检测结果对病人进行相应的诊疗。 它在危重病人的监护、伤病人员的抢救、慢性病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监护以及运动员身体活动的检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监护系统大多使用固定的医疗监护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人体生理参数,通过线缆将数据传输到监护中心。
建立在线缆连接基础上的传统监护系统往往体积大、功耗大、不便于携带,限制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动,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和风险,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实时、连续、长时间地监测病人的重要生命特征参数的医疗监护需求。
同时,这种传统的医疗监护方法容易增加病人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进而影响病人身体状况,使诊断数据与病人真实的生理状况产生一定差距,影响对病情的正确诊断。
为了使经常需要测量生理参数的患者(如慢性病人或者老年患者等)能够在随意运动的状态下接受监护,无线医疗监护技术已越来越受关注。
智能化无线医疗监护服务是以无线局域网技术和RFID技术为底层,通过采用智能型手持数据终端为移动中的一线医护人员提供“移”触即发的随身数据应用。
医护人员查房或者移动的状态下,可通过智能型手持数据终端的护理人员端软件,透过Wi-Fi无线网络实时联机,与
**信息系统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互。 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在手持数据终端上获取全面医疗数据的信息服务系统,而病人可藉由佩戴在手上的装有RFID的手环,在与PC连接的RFID读卡器查询显示该患者目前的检查进度,并可获取全面
医疗数据的信息服务系统,根据历史记录和临床检查结果,对比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当机立断地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对下一代的健康与安全问题也日益关注,面向老人和儿童的个人健康监护需求将不断扩大。
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为健康的· · 22《电信网技术》2013年8月第8期 网 络 技 术监测控制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技术实现方法和途径,应用空间十分广阔。
(5)生命体征采集物联网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医疗应用领域就是生命体征采集与健康监测。
据统计,美国医疗系统每年花费数万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医疗卫生费用主要用于不健康患者的治疗,而健康人口只用了不到10%的医疗费用,主要用于健康监测、疾病的初期检查等环节。
在我国,医疗水平远低于美国等发达的西方国家,用于疾病检查和健康监测的费用也远低于这个比例。 然而,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永远健康,如果我们只关注疾病人群,只在“诊断和治疗”系统下投资,忽视各种健康风险因素对现在处于健康状态下的人口损害,疾病人群必将不断扩大,现有的医疗系统也将不堪负荷。
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把重点转移到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疾病控制上来,建立同时能够为健康和不健康的人服务的健康监控、维护和管理系统。
目前,城市大部分的家庭中拥有一台以上的家用电子诊断仪器(如电子血压仪、电子血糖仪等)。
但是,问题在于,即使病人自己测得血压、血糖数据,医生仍无法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而通过传感器网技术,医生可以实时了解到其监护患者的生理参数。
医疗物联网利用嵌入式传感器和特殊软件使社区**的医生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到他负责的病人的血糖、血压情况。
这种隐藏在电子血压仪、电子血糖仪里的传感器可将测得的数据及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医生的电脑中,这样就能使医护人员及时制定对症治疗措施。
该新技术的另一优点是,利用传感器网可将远在千里之外的乡村**的CT、MRI等电子诊断结果无线传输至大型医疗中心,以便专家进行会诊。
生命体征监控的对象不一定是病人,可以是正常人。
各种传感器可以把测量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送到专用的监护仪器或者各种通信终端上,如PC、手机、PDA等。
例如,在需要护理的中老年人身上,安装特殊用途传感器节点,如心率和血压监测设备,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生可以随时了解被监护病人的病情,进行及时处理,还可以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长时间地收集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6)运动状态侦测应用模式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运动状态监测,例如通过心电监护仪器等设备,连续24h智能检测病人的坐、走、跑、趟等运动状态,记录人体心电数据和运动数据,并且能够显示、存储、打印心电图和运动状态,能够对佩戴者位置进行GPS定位监测,实时位置结果以电子地图方式显示在网页上,还能进行摔倒识别,异常事件报警等。
但是由于无线网络信号的发散性,系统软硬件设计与抗干扰性存在的局限性,运动状态心电信号的侦测过程中会产生运动伪迹干扰,严重影响计算机分析和医生诊断。
通过在硬件部分增加定位器同步采集信号,在软件分析部分利用自适应滤波处理技术消除运动伪迹噪声,得到基线稳定的信号,实现了精确侦测定位,扩大了受监护患者的活动范围,为患者提供了舒适、可靠的监护服务。
4.2
医药管理应用模式药品是特殊商品,如果给病人用错药,用假药、劣药或者过期药品,将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带来威胁。近些年来,药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2006年我国就发生了几起药品叫停事件:卫生部紧急叫停欣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叫停鱼腥草注射剂等,就是因为问题、假冒伪劣药品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伤害。
医疗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药管理,可以对药品进行跟踪和检查。
(1)药品供应链管理物联网技术在药物管理方面也有新颖而独特的应用。
为了有效地对药品流通进行管理,国家相继出台了众多的药品生产和药品管理的标准、规范,尽管如此,在药品的流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在医药供应链上,药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会导致药品质量发生改变甚至完全失效,在药品流通环节中也有可能混入大量的假药,如果不能做到有效监控,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此外,流通成本管理,对于药品流通中的成本变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流通环节频繁发生的串货、退货现象,如果不能对纷繁复杂流通渠道中的药品流向进行及时、准确的追踪,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就会大幅度增加药品的流通成本。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对流通过程中单个药品唯一的身份进行标识及追踪,从而达到对药品信息及时、准确地采集与共享,为有效地解决我国医药流通中存在的安全、成本和管理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2)药品防伪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全球假药比例已超过10%,全球假药年销售额已超过320亿美元,其中60%的假药在发展中国家。
世界上每年的死亡病例有1/3源于不合理用药。
美国每年约有7000名住院病人因用错药而死亡。
使用假药,轻者会贻误治疗,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
根据RFID防伪的基本原理,在药品防伪中应用RFID技术,不但稳妥科学,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用药工作的效率。
将RFID的标签作业与单一药瓶包装产线的流程成功整合,应用RFID技术于生产线产品,将符合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标准的标签贴于OxyContin药品的包装瓶上。
所有的药品就都可以拥有完整的药谱纪录。
药品流向追踪及防伪等就可以得到保障。
(3)服药状况监控当前的卫生保健系统是干预而不是预防,如何在家中部署有效的卫生保健预防监控系统,使得看护者能够尽早发现年长者的健康问题。
根据拟议的系统,安装在病人家中的传感器将收集病人临床数据,并传送给家庭成员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以便其对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采取行动。
采用医疗物联网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和记录药品取出和返回医药柜的频率,帮助老人获知其是否已经服药,或服药次数过于频繁。
此外,为了提醒慢性病患者与独居老年人按时吃药,使用者从**拿回来的药先配上专属的RFID标签,智慧型药柜会记录各种药品的用法与用量,还有必须服用的时间。
当要吃药时,药柜就会发出语音的通知,同时药柜上的荧幕也会播出要服用的药品照片及名称。
同时,因为受照护者的手腕上戴有RFID身份辨识标签,所以一旦拿错药,药柜会感应并且发出警示。
(4)生物制剂管理生物制剂中蛋白质的不稳定性,使得其易受环境的温度变化影响,导致制剂变质,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在需要恰当的温度管理来保证质量的特殊生物制剂的物流管理和生产流程管理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上,对制剂品质进行细致、实时地管理,可以简单、轻松地解决生物制剂管理中的变质问题。
4.3 医疗器械管理应用模式**实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是必然趋势,医疗设备的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有些大**医疗设备占固定资产总额的很大比例,据统计有些大**已经占到50%~70%之间。
要认清计算机技术在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需要将一系列工作纳入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统筹管理中。
在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下,新仪器设备的日益增多对设备动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应用医疗设备射频跟踪自动识别综合管理系统不但满足以上要求而且使设备的巡检、维护变得简单易行。
通过应用医疗设备射频跟踪自动识别管理系统,每台设备上都附有射频芯片,可以储存大量的设备信息,同时还有每次维护、维修、巡检的相应记录。
这样可以预防由于不确定原因造成原设备建档档案损坏,以及遗失造成的设备信息资料丢失的损失,而且可以容易做到每次巡检和维护时对每一台机器的情况进行了解维护,并作相应的信息存储操作,这样可以避免对设备巡检和维护工作的疏漏。
由于每次巡检和维护的结果都记录存储于芯片和中央处理器中,而且这些信息是不能够随意更改,这样可以避免如果出现和医疗设备相关的医疗责任事故中,不能明确人为责任还是设备责任的问题。
(1)手术器械管理手术器械的管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手术器械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术质量和效果。
作为器械室的护士,不能单纯只是挑器械、打包,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各种手术步骤及各位主刀医生的手术习惯和一些风险性较大的手术可能发生的意外等情况,改变过去机械被动地配合手术的观念。
基于RFID技术的器械包管理及追溯系统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了器械包的安全隐患,也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便于在有相关感染事故出现后进行追溯。
医疗物联网可以追踪组织物品的去向,还有柜子、冰柜和冰箱门的锁定,通过工人扫描标签并选择相应的病人,显示了哪位医务人员拿走了哪些物品,以及哪些病人用到这些物品,从而减少组织物品的丢失或浪费。
(2)消毒包的管理每次手术后,供应室将使用过的手术器械收集、洗净、分类包装,经严格灭菌消毒后再准备供给新的手术使用。
整个流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监控管理,时有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器械包超过消毒有效期、传统的记录纸污染和进入手术室造成交叉感染的事故发生。
同时还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发生事故后相关单位无法界定责任、消毒费用过高等问题,给**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由此,运用先进的技术系统,完善消毒供应室的信息化建设成为许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医疗物联网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条码和RFID技术,对每个手术包配带一个条码或RFID标签,负责采集和存储手术包流程的属性信息,内容包括手术器械种类和编号、数量、包装人员编号、包装日期、消毒日期、手术包类型等。
系统通过这些信息对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等环节进行记录,并对器械包的存放、使用实行监控,最大限度控制和消除了器械包的安全隐患,也明确了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便于相关感染事故出现后进行追溯。
在医疗领域手术包消毒流程中应用条码或RFID系统技术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将从根本上扭转手术包流程管理的被动局面,改善**在手术器械消毒管理环节的处理能力,满足**医疗器械消毒流程信息化、人性化的业务创新要求。
对于提高**的数字化管理功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改善**的管理和各项医务流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企业式经营化管理模式的运行,基于RFID消毒供应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将是**消毒供应室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3)医疗垃圾处理经历2003年的SARS疫情,医疗废物处理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为了很好地管理医疗废物,卫生部于2003年6月16日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
随后,专家们从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伦理学、社会学等多角度探讨了医疗废物管理的问题,医疗废物管理不仅是**管理难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医疗废物实时监管统一平台的建立成为可能,而服务和监管方式的新革命来自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系统的普及化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废物处理公司的信息处理能力已大幅提高,推广医疗废物的电子标签化管理、电子联单、电子监控和在线监测等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传统人工处理向现代智能管理的新跨越已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
以GPS技术结合GPRS技术实现可视化医疗废物运输管理和实时定位为基础的高速、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和EDI等为骨干技术的医疗废物RFID监控系统,将为环保部门实现医疗废物处理过程的全程监管提供基础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2003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全国拟投资68.9亿元,在300个地级市建设300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自2004年实施以来,国家已拨付约9.1亿元国债支持地方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截至2009年5月底,确定的274个医疗废物项目布局全部落实,建成的123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形成约900吨的日处理能力,加上郑州等地已经建成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约176吨/日,全国现有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可达到1000吨/日以上。
由此可见,无线传感相关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的潜力巨大。
(4)高价、放射性、锐利器械的追溯医疗保健设备经常会丢失, “一去不复还”的情况特别表现在昂贵的医用器材上,这些昂贵的医用器材在出租之后就经常“杳无音讯”,因此不能对医疗保健设备进行准确定位和有效追踪,会导致**的资产管理发生混乱,不可有效掌控,也会极大地降低**的医护水平。
此外,一些危险的医疗器械如具有放射性、锐利医疗器械,存在高度的医疗安全隐患,必须能够实时跟踪其位置所在,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能够满足该需求。
医疗物联网实时定位系统(RTLS)使用无线遥感技术为用户提供无线服务,主要应用于已经具备无线连接性的网络区域内的医疗资产进行实时定位跟踪。
大 多 数 RTLS 实 时 定 位 系 统 都 是 在 300~433.92MHz 的频段上工作,不过将来有可能会使用2.45GHz的波段,基于RTLS的有源RFID系统的制造商Wi-Fi、Bluetooth以及Zigbee等都已采用这个波段。
通过全盘分析RTLS实际应用情况,计算这项技术的应用价值,笔者认为随着RTLS应用逐步增多,RTLS价值链的不断增值,在未来10年内,RTLS系统供应商的数目将会迅速增长。
5 结束语在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得到广泛使用,能够帮助**实现对人、物、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人、设备、物资管理可视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医疗安全、临床效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文主要探讨医疗物联网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同时对医疗物联网应用模式展开研究,推进医疗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从而实现提供病患安全、医疗质量、临床效率的目标。
欢迎光临 信息谷 - ICITU (https://icit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